Latest News最新消息

2021/11/04 🗂從「躺平」談標籤對人的影響

從「躺平」談標籤對人的影響
文/實習心理師 陳姵汝
總編輯/所長 薛凱仁
      2020年,一張「我就爛」迷因梗圖開始在網路上流行,一首《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博得年輕族群的共鳴;2021年,先是在華語圈網路看見中國大陸對於躺平族的討論以及中國大陸媒體對躺平族的打壓,並宣揚躺平可恥,漸漸的,台灣媒體也開始討論八年級世代的躺平狀況。
      翻閱網路論壇PTT和Dcard,多數網友認為高房價與低薪是造成這股風潮的起源,認為社會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出生在一個好家庭已代表人生贏了其他人一半,有網友則認為,躺平主義早在當年台灣開始流行小確幸時,便已開始。
      台灣社會將七年級世代貼上草莓族的標籤,七年級世代在這個標籤中掙扎,爾後又將八年級世代貼上躺平族標籤;「我就爛」網路迷因梗圖,首張圖片為一位沮喪坐在沙發的男子,配圖文字寫著:「我什麼事都做不好,身邊的人都有工作又有專長,我好爛⋯⋯」,就像是七年級世代在這個草莓族標籤掙扎,而下張圖片變成一個陽光笑容、舉起大拇指的男子,配圖文字寫著:「我就爛!」並將字體放大加粗,更像是一種反撲,說明年輕世代在標籤中掙扎無果後,開始坦然接受並大喊:「對!我就爛!」
      來看看「標籤」如何影響一個人吧!
      Adam Smith在1790年曾提出一個論點,他認為社會和人際交流是人們了解自己的一種方式。其實人際交流無處不在,廣義上來說只有是與人互動就是一種人際交流;大家應該有聽過一個實驗,關於對植物分別說好話與壞話的實驗,有兩株植物,它們品種相同、擁有一樣的環境、水分、陽光、肥料,當中的差異是,一株植物每天都聽正面鼓勵的話語,而另一株植物則一直被說較負面的話語,三十天後,每天接受正面話語的植物仍舊健康,但另一組植物卻枯萎了。
    標籤就像是話語,甚至會不自覺將所接受到的標籤與話語內化,好的標籤就像每天得到美好的話語,不好的標籤就像每天接受負向的話語。
  《他們說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歌詞最後唱著:「我知道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只聽見期盼卻不曾看到未來/我知道我是沒有用的年輕人/委屈時只敢這樣喃喃自語」這樣的躺平是否代表一種無奈?無力對抗世界最後只能順應接受?或許也是將這個看似不好的標籤轉化成好的標籤,接納這個狀態。
主流社會文化認為應該要結婚生子、買房買車、擁有體面工作與高收入,才算是「好」,然而現在正有一波新的文化正在形成。你認同哪一種聲音呢?不管你認同哪一種聲音,我相信你的好只能由你自己定義,而他人貼在你身上的標籤,是好是壞,也由你定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