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test News最新消息

2022/07/08 難以看見的傷痕-論數位/網路性別暴力

難以看見的傷痕-論數位/網路性別暴力

文/實習心理師 張婷
總編輯/所長 薛凱仁

       日前,Netflix上映的新紀錄片《網路煉獄:揭發N號房》,講述了2018年發生於南韓的性剝削事件,加害者透過通訊軟體將對受害者行使威脅、誘拐而取得的性私密影像散播在各聊天室中,且透過恐嚇、跟監等手段,讓受害者難逃魔掌。此電影揭露了近年來新式性別暴力型態-「數位/網路性別暴力」,行政院性別平等處(2021)對其發佈定義「透過網路或數位方式,基於性別之暴力行為。即針對性別而施加他人之暴力或不成比例地影響他人,包括身體、心理或性之傷害、痛苦、施加威脅、壓制和剝奪其他行動自由等」,以及十種類型與內涵,包含「網路跟蹤」、「惡意散佈」、「網路性騷擾」等,可以看見此暴力形式日漸被正視。
  
       現代人活在數位時代,網路科技載舟覆舟,帶給我們許多便利,同時也助長了危險,只要動動手指就能傳送訊息、發放照片、影片、搜尋他人資訊,網路的匿名性也容易讓人認為可以潛藏在化名和代稱中來躲過懲罰或卸責,網路空間的特性皆強化了攻擊與暴力行為的產生。性別暴力不再僅是線下環境的產物,也流竄於虛擬世界裡,遭遇數位/網路性別暴力之受害者,所承受的傷或許非肉眼可見,然而,他們面對的可能是從此生活在恐懼之中;害怕被檢討、被譏笑而無法尋求協助的痛苦,這些心理壓力雖難以被看見,然可能會讓受害者留下一輩子難以抹滅的傷痕,故更不容被忽視。

  身處網路普及的世紀,我們可以如何保護自己與他人,避免成為加害者或受害者?家長可以如何教導孩子正確使用網路呢?教育部從2020年開始,提出「五不四要」的防護守則,分別為「不違反意願」、「不聽從自拍」、「不倉促傳訊」、「不轉寄私照」、「不取笑被害」;「要告訴師長」、「要截圖存證」、「要記得報警」、「要檢舉對方」,並建立「這次,我們一起下車」專頁,除了宣導數位/網路性別暴力之預防,杜絕相似事件的發生,也期待提升社會大眾的相關知能,拒絕成為幕後推手,若周遭他人陷於此暴力困境,應給予關懷與協助,而非譴責受害者,此外,諸如婦女救援基金會、iWIN、台灣展翅協會等機構,也提供了受害者一支持系統,陪伴其度過難關。雖然我們無可避免進入網路世界,但彼此可以共同創造安全的網路環境,不讓網路成為通往煉獄的道路。


參考資料:
  1. 行政院性別平等處(2021)。數位/網路性別暴力之定義、類型及其內涵說明。取自https://gec.ey.gov.tw/Page/ED8994F4EF5AD73E/2ab74b7e-0bdb-4067-b43a-4a3cfc9e2a1e
  2. 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2020)。網路旅程˙不留傷痕—防治數位性別暴力。取自https://www.gender.edu.tw/web/index.php/m1/m1_03_01?sid=435
  3. 性別平等教育全球資訊網(2021)。這次,我們一起下車!。取自https://www.gender.edu.tw/web/m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