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test News最新消息
Latest News最新消息
2022/08/01
是睡不著還是捨不得睡?-淺談「報復性熬夜」
是睡不著還是捨不得睡?-淺談「報復性熬夜」
文/實習心理師 張婷
總編輯/所長 薛凱仁
你是否也經常在早上起床時,才開始後悔昨晚熬夜追劇、滑手機的自己,不斷提醒自己今天一定要準時就寢,但當工作一整天回到家,還是敵不過夜深人靜時一個人的自由與美好,於是又重複了一樣的「熬夜-後悔-疲倦」循環。上述的生活型態可稱之「報復性熬夜」、「睡眠時間拖延(bedtime procrastination)」或「主動失眠」,它是現代人常見的心理症頭,這是怎麼發生的呢?因白天被各種工作、家庭、生活的壓力追著跑,好不容易下班回家了、孩子睡著了,終於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時間,而個人「補償心理」的開關即被打開,大半天的時間已被其他人事物給佔據,渴望抓回對自己人生的掌控權,於是想在今天結束之前,盡可能做些讓自己快樂、想做的事情來好過一點,彌補一整天的辛勞。又隨著科技進步,使得人們更難劃清上下班間的界線,即使離開工作場域仍可以透過電子郵件與通訊軟體談論公事,且近年來疫情爆發,「在家工作」成為另一種工作模式,卻加以模糊了工作與家的區隔,而這樣界線不清的工作型態或許也更延遲了個人感受到「今天真正開始」的時間,也延後的進入夢鄉的時間。
有時候犧牲睡眠來換取自由與歡愉,何嘗不是幫助我們釋放壓力、為自己充電的方法,小小的放縱也是一種自我照顧,但若是長期的報復性熬夜則容易對人形成傷害,不只是因睡眠不足而影響了身體健康;明知道該睡了,卻捨不得放下手機,隔日再次感到懊悔不已的你,那些伴隨而來的罪惡感、自責、後悔等負面感受,也造成了心理健康。面對重複上演的戲碼,有解方嗎?通常白天愈不順心,愈容易出現報復性熬夜,故拖延睡眠的背後,可能反映出自己正逃避著面對新的一天到來,因此,當你發現自己有這樣的困擾,或許是個契機去思考、檢視是否滿意目前的生活狀態?你是否能從生活中獲得成就感與意義感?另可以嘗試在白天多留一些時間給自己,像是享受泡一杯咖啡的時光、吃一頓喜歡的午餐、運用瑣碎的時間運動、聽音樂、看影片,做一些喜歡的事,別將疲憊與壓力累積到晚上才一次宣洩,容易失控。當報復性熬夜成為一種習慣,要一夕之間改善並不容易,但我們可以透過慢慢減少熬夜的次數,並學習運用適合自身的方式來調整作息,相信終能逐漸找回生活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