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test News最新消息
Latest News最新消息
2022/09/06
以「需求心理」看柬埔寨詐騙事件
以「需求心理」看柬埔寨詐騙事件
文/實習心理師 張婷
總編輯/所長 薛凱仁
近期柬埔寨詐騙事件成了國內的焦點社會議題,不只有這次人口販運的陷阱,經常能耳聞詐騙事件充斥於社會之中,不禁讓我們思考,為什麼受害者會被騙呢?根據《Social Lab社群實驗室》統整出四大「柬埔寨詐騙事件」慣用招數類型,包括「金錢誘惑」、「旅遊誘因」、「網路情緣」、「同儕哄騙」,以下將用「需求心理」的角度來進行分析。
每個人皆有需求與慾望,心理學家William Glasser提出人有五大基本需求:生存、愛與歸屬、權力、自由、樂趣,而人們行為背後的動機則可以說是為了獲得這些欲求所產生,因此,受害者可能因正處於待業、被裁員的困境或對錢財有急迫的需要,當聽到「高薪」、「高福利」等話術,這份工作像是一條救命繩索,彷彿讓受害者看到重生的機會,得以不愁吃穿,獲得生活的穩定,甚至期待能闖出一片天,換取功成名就;而聽到「招待旅遊」、「旅遊兼差」等字眼,也激發了人們「享樂」的渴望,故為了滿足當前匱乏的需求,選擇抓住了它,沒想到卻是掉入深淵。另一詐騙技術則是透過利用和受害者間良好的關係,以及受害者對彼此關係的情誼,來達成誘騙的目的,隨著社群媒體發展,網路交友已是普遍的現象,雖然拉近了人與人間的距離,但其匿名與虛擬性,卻也成為有心人士的詐騙工具之一,透過在網路上寒暄與關心,讓受害者漸漸敞開心房,成為了朋友或伴侶,而當對方提出請求,可能為了維持、不破壞關係,以滿足愛與歸屬的需求,無論是難為拒絕對方的好意或基於對關係的信任感,終而選擇答應了邀約。
人們會為了獲得需求而做出相對應的行為,因此我們需要工作、吃飯、社交,當欲求無法被滿足時,內心會愈渴望得到它,故有時未思慮周全就採取行動,一急之下可能就中了圈套,因此,必須停下腳步,花一些時間思考行為的後果、行為的正確性和行為是否符合現實,即當我們對自身行動做進一步的思考並做出更適當的選擇時,則能避免自己落入危險之中,而鑄成無法挽回的災禍。
參考資料:
聯合新聞網(2022)。柬埔寨高薪職缺藏陷阱!這4類詐騙手法不可不知。取自https://udn.com/news/story/122996/655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