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atest News最新消息
Latest News最新消息
2021/09/15
🖊從性別平等看待父權社會下的男性剝奪
從性別平等看待父權社會下的男性剝奪
文/實習心理師 陳姵汝
總編輯/所長 薛凱仁
你認同在父權社會體制下,男性也是遭受剝削的一方嗎?
前一陣子在觀看YouTube影片時,翻閱到YouTuber飽妮探討關於男性的議題,影片內容談及:男性若要結婚,必須有房有車、收入應該比另一半高、約會時應負擔另一半的餐費等等;父權社會下對男性的期許,必須是陽剛、有擔當、不輕易掉淚、不輕易顯露情緒、要肩負比另一半更多的責任。
在心理諮商理論中,各種學派百家爭鳴,每個學派底下都有不同的擁護者,其中有一個學派名為「女性主義治療」。
不知道讀者們在看到「女性主義」四個字的時候,腦中的第一個想法是什麼?在大學時第一次看見這個理論學派的名字時,我以為這個學派在講女權、為女性發聲,真正閱讀過並了解這個學派背後的歷史脈絡,女性主義治療並不單單只為了女性發聲。
最早期出現女性主義治療確實是因為女權運動,隨著時代變遷,女性主義治療逐漸發展為少數、弱勢的族群或種族發聲,並尊重多元真實。
在研究所的課堂上,教授曾經提起一個例子,一對夫婦懷了孩子,但孩子不幸在母親的肚中夭折,而兩人的臉書頁面有截然不同的景象,母親那裡出滿了親友的安慰留言,但父親的臉書頁面十分冷清;其實這無形中顯現了一個社會文化的脈絡——女性相較男性而言,較有權利展現悲傷的情緒。
現代社會講述性別平等,在父權體制的社會下,女性有辛苦的地方,男性也有,文章所寫的也許僅僅為一小部分,我們要做的事情是撕掉標籤,同樣生而為人,只是生理與性格上的特質不一樣,這也許是女性主義治療所追求的。